- 地址:
- 南京市鼓楼区三步两桥145号
- 邮箱:
- chuiniubi@126.com
- 手机:
- 13905181235
- 电话:
- 025-83700868
民法院在审理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中,首次将《攀枝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作为裁判说理依据,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公共下水管道堵塞引发的邻里纠纷,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据了解,原告吉某萍、张某夫妻(一楼)与被告顾某、赵某威、吴某伟等11人系同小区同楼栋居民,几家为上下楼邻居关系,共用同一下水管道。2023年12月,小区居民唐某发现原告房屋门外上方的电路检查孔有漏水情况,经过物业公司排查确认,二楼屋内污水浸泡导致漏水至一楼原告屋内,造成墙面、顶部吊顶、家具等不同程度损坏。原告在自行修复后,通过物业公司组织的调解未果,遂向东区法院提起诉讼。
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发现此类案件在东区并非个案,随着当地城镇化率的提高,因公共区域和设施使用不当引发的相邻权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。为妥善处理此类案件,在审理过程中,承办法官在明确责任主体和损失金额的基础上,结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及《攀枝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等法律法规向各方当事人释法说理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引导当事人树立文明行为规范意识。
在本案裁判文书中,东区法院首次引入《攀枝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相关规定,将地方立法转化为具体行为指引。通过引用条例中“邻里间和睦共处、互帮互助,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,自觉遵守居民公约”的条款,强化了裁判文书的本土特色和可接受度。这一创新做法不仅为案件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引,也为类似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。本案判决后,各方当事人均表示服判息诉。上诉期内,大部分当事人已经自愿履行完毕,其他当事人也表示凑齐款项后及时履行裁判义务。案件的妥善处理实现了审结一件、示范一片的良好效果。
《攀枝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作为地方性法规,首次在裁判文书中得到应用,标志着东区法院在司法裁判中融入地方立法的积极探索。这一做法,既实现了地方立法与司法裁判的良性互动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推动了基层治理与司法裁判的整体协同,又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提供了司法保障。下一步,东区法院将继续探索地方性法规在裁判文书中的适用,通过司法裁判引导社会文明行为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贡献司法智慧,助力营造亲仁善邻、和睦共处的社区氛围,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