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地址:
- 南京市鼓楼区三步两桥145号
- 邮箱:
- chuiniubi@126.com
- 手机:
- 13905181235
- 电话:
- 025-83700868
2025年5月26日,朝鲜清津造船厂的一场下水仪式演变成举世瞩目的灾难——一艘5000吨级驱逐舰在侧滑入水时发生严重倾覆,船体半截扎进海里,右舷装甲撕裂。这场事故不仅让朝鲜最高领导人当众丢尽颜面,更像一枚深水炸弹,炸开了朝鲜军工体系积攒多年的沉疴。
事故初期,清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、总工程师姜正哲等四名技术骨干被司法机关带走调查。但真正让朝鲜政坛震动的是,军需工业部副部长李亨先近日被正式逮捕。作为朝鲜军工系统的“大管家”,李亨先的落马标志着追责范围已突破基层执行层,直指政策制定核心。
军需工业部近年地位飙升,堪称朝鲜“国中之国”。在外部安全压力下,该部门掌控着全国半数以上战略资源,从平壤地铁扩建到导弹研发,处处可见其身影。此次驱逐舰事故却撕开了光鲜表象:一艘造价数亿美元的战舰,竟因下水方式选择失误沦为国际笑柄。
专业人士指出,5000吨级舰船采用“侧滑式”下水堪称业界禁忌。这种本应用于轻型快艇的技术,要求船体以近乎垂直角度滑入水中,对重心平衡、水密设计要求极高。清津造船厂虽有过万吨商船建造经验,但事故现场卫星图显示,船台周边竟无干船坞或浮船坞可用,侧面印证了朝鲜造船基础设施的老旧。
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更致命的是决策流程漏洞。若船厂曾上报下水方式风险,军需工业部却强行推进,便是漠视专业意见;若未上报,则暴露监管失察。无论哪种情况,都指向朝鲜军工体系“长官意志凌驾科学规律”的痼疾。最高领导人在事故后怒斥“不尊重科学的经验主义”,直指要害。
当前,这艘被命名为“崔贤”级的驱逐舰仍以45度倾斜姿态卡在船台,半截船体浸泡海水中。朝鲜军方虽宣称要在6月下旬前完成修复,但卫星监测显示,船体周边仅部署两艘小型拖船,未见任何重型打捞设备。
修复难度远超想象。事故导致海水灌入未完工的舱室,排水作业因上层建筑未封闭而进展缓慢。更棘手的是扶正环节——若强行拖拽,脆弱的船体结构可能彻底崩解。理论上,需调用万吨级起重船才能安全作业,但朝鲜自身无此能力,俄罗斯远东舰队也缺乏相关装备,唯一可能提供援助的中国“振华30”号起重船,却因政治敏感性和协调周期被排除在外。
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军需工业部部长赵春龙等高层至今未被波及,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已所剩无几。朝鲜领导人将修复任务定性为“关乎国家权威的政治工程”,这意味着任何延误都将被视为对体制的挑战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事故与2014年“南浦”级护卫舰试航沉没事件形成残酷对比。十年前,朝鲜通过求助中国打捞船完成救援;十年后,平壤却选择独自面对技术瓶颈。这种“宁可冒险也不求援”的姿态,折射出朝鲜在国防自主化道路上的执念与困境。
驱逐舰事故犹如一面镜子,照见朝鲜军工体系的双重矛盾:一方面,通过“先军政治”集中资源实现部分领域突破;另一方面,技术积累不足与官僚主义又不断制造隐患。当最高领导人的个人威望与军工体系深度绑定,任何技术失败都可能演变为政治危机。
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,朝鲜或将借机启动军工系统大清洗。但整顿能否触及根本?若继续用政治运动替代技术改革,类似事故恐难绝迹。毕竟,在钢铁与海水的较量中,物理定律从不因意志力而改变。
:朝鲜官方称该舰为5000吨级,但军事专家通过船体长度(约150米)测算,其满载排水量或达6500吨,存在虚报可能。
:6月下旬的“重大会议”被解读为朝鲜劳动党八届中全会,修复进度或影响军方高层人事布局。
:日本防卫省已加强对朝鲜西海岸的舰船监测,韩美情报部门则密切关注平壤是否会借机重启六方会谈筹码。